越南红河导弹将首次公开亮相!红河导弹射程80公里更好的炒股配资,为何仍高调展出?
越南人很清楚,80公里的导弹打不到南海最远的礁盘。
但他们还是做了两件事:第一,把导弹喷上“红河”涂装;第二,在国庆前大张旗鼓地推出。
这是一个“明知短,但必须硬”的决定。
8月15日,越南国庆80周年彩排现场的实拍照片流出。军方将在庆典正式展出其第一款国产岸舰导弹系统——长山系统。
核心武器:红河反舰导弹。
研制单位不是俄罗斯,也不是外部承包商,而是越南军用电子电信公司(Vishipel)的牵头项目。
这意味着:从“买”到“做”,越南正在完成某种防务心理独立。
展开剩余79%但问题也来了。
这枚红河导弹,射程只有80公里。
相比之下,俄罗斯原装的KH-35,射程能达到130公里以上,甚至有改进型能打到260公里。
红河像极了KH-35的“瘦身简配版”:同样的舰载气动布局,亚音速飞行方式,弹体尺寸接近;但进气口形状更保守,弹翼结构更接近旧式KH-35E的早期设计。
于是问题摆上台面:这到底是俄罗斯的“外包克隆版”?还是越南的“逆向拷贝半成品”?
西方技术分析认为:后者可能性更大。
越南从2005年起引进过KH-35E,装备于舰艇与陆基发射平台。
但越南缺乏涡喷发动机的独立制造能力,特别是在燃油效率与推力稳定性方面,始终有技术短板。
结果是:红河导弹能飞,但飞不远。
这就尴尬了。
一枚反舰导弹,80公里射程,在现实海战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无法威慑大型舰队,除非目标自己靠近;
意味着它必须布在岛链前沿,暴露性更高;
意味着它只能充当防御屏障内的一道短刀,而非远程阻断线。
但越南军方还是让它上了阅兵车。
这不是技术选择,而是战略姿态。
别忘了,2024年以来,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美菲联合巡航次数增加,区域内军力部署呈现“链式强化”态势。
而越南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小心插旗”的状态:一方面靠近美国、接受“国防对话”;一方面又不愿得罪中国,避免公开站队。
那么怎么办?
答案是:展示“我有”,但“我不威胁”。
红河导弹,就是一件“够不上威胁门槛、但能证明技术主权”的武器。
实战意义有限,政治信号明确。
这正是“红河”的真正任务。
长山系统全套结构包括:
红河导弹车;
VRS-MCX雷达车(目标识别与锁定);
VCPV-01指控车(发射控制);
VTRV-01装填车(后备运输)。
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被编排进国庆阅兵,不只是技术“秀肌肉”,而是战略“秀立场”。
有意思的是,越南没有把这套系统部署在海岸线附近做试射演示,而是直接放在政治符号最强的国庆庆典上。
那句话怎么说的?
越南不需要你相信它有实力,它需要你相信它准备靠自己硬抗。
哪怕导弹打不远。
这是一次典型的“自我技术主权”秀。
如果把红河比作一把短刀,那这把刀并不够锋利,但它藏在胸前——关键时刻,象征意义比功能意义更大。
第二次重复我的判断:
红河导弹的任务,不是打穿海面,而是划出越南在南海的“技术红线”。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红河流过的不只是地理边界,还有意识形态上的军事自立。
外界担心越南正在走上“伊朗模式”:不断展示“我也能造”,从无人机到导弹,从仿制到自研。
但别忽视一个细节:
红河导弹没有部署在南海,也没有宣布实战化,而是先进入阅兵方阵。
这是一种温和版“政治反应”:我们不制造挑衅,但我们要被看见。
第三次重复我的判断:
红河的真实价值更好的炒股配资,不在射程,而在展示“谁都不能替我做决定”。
发布于: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