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是不是都在关心个人所得税退税的事儿?2025年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退税申报的时间是从3月1日到6月30日,足足有4个月,完全不用急着赶在前面那几天去办。要是想在3月1日到3月20日之间办理股票在哪个平台买,可以在2月21日到3月20日的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登录手机上的个人所得税App预约。要是打算在3月21日到6月30日之间办理,那就不用预约了,不过建议大家错峰办理,这样能省掉不少麻烦事儿。
2025年3月1日,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式开始了。有人能退5万多元,但也有人得补缴1万元。
退税的原因有好几种。首先,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群体,如果单位已经预扣了税款,那就可以通过简易申报,一键全额退税。比如自由职业者,全年收入5.8万元,但预缴了20%的劳务税,这时候就能追回多缴的税款。其次,专项附加扣除补填也能增加退税额度。像子女教育、房贷利息、赡养老人等7项扣除,如果预缴时没申报,在汇算时补填就能多退点税。2025年还新增了“赡养80岁以上老人抵扣翻倍”“三孩家庭托育抵扣提至4000元/月”这样的政策。再有,劳务报酬、稿酬等单独预扣税率(20%)高于综合所得适用税率(3%-45%),合并计算后就能退还差额。还有职业资格持有者,比如注册会计师、法律职业资格等证书持有者,最高能申请8400元退税。
展开剩余70%不过,也有人需要补税。年收入超过12万元且补税超过400元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可能是多单位任职重复扣除基本费用,或者年中换工作导致预缴不足。还有多笔年终奖单独计税的情况,因为只允许一笔年终奖单独计税,其余的都要并入综合所得,可能会拉高税率。要是虚报医疗支出等专项扣除,税务机关可不会放过,会追缴税款,还会加收滞纳金,甚至罚款。
个人所得税申请退税,前期要准备好。先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并注册登录,然后准备好收入相关证明、专项附加扣除凭证和I类银行卡。要充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比如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住房租金按不同城市标准扣除,赡养60岁以上老人每月3000元(独生子女全额抵扣,非独生的要分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每孩每月2000元,继续教育学历学位每年4800元或职业资格证书当年3600元,大病医疗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部分。还要优化年终奖计税方式,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分别尝试“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两种方式,对比退税金额,选择退税更多的方案。别忘了检查其他扣除项目,像个人养老金每年12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每年2400元扣除,公益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0%内扣除等。最后,准确填写申报信息,进入APP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选择2024年度,按实际情况选择简易申报(年收入不超6万且已预缴税款)或标准申报,仔细核对收入、扣除等各项数据。
企业所得税申请退税,要先准备好退税材料,填写完整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相关附表,准备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及会计账簿和记账凭证。提交退税申请时,可以登录当地电子税务局,进入“我要办税”模块,选择“一般退(抵)税管理”,点击“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抵税”,同意办事须知后,填写《退(抵)税申请表》,上传必要资料;也可以携带材料前往主管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领取并填写《退(抵)税申请表》,一并提交给工作人员。税务机关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企业要积极配合,如果有问题或者需要补充资料,要及时整改和提供。
个人所得税与职称的挂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专项附加扣除,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比如取得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高级工程师、软考高级职称、教师职称等属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在证书取得当年就可以进行扣除。另一个是收入影响税率,取得更高职称往往意味着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的提升,可能会带来薪资上涨、奖金增加等收入的提高。收入提高了,应纳税所得额可能会进入更高的税率区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相应增加,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收入增加而能享受更多与收入挂钩的扣除项目或优惠政策。比如中级职称人员薪资可能比初级职称高,如果中级职称者年薪在20万元左右,适用税率可能为20%,而初级职称者年薪10万元左右,适用税率为3%或10%。
发布于:四川省